雪山冰魚


黑森林裏的魚塘

  台灣島除夕夜,黑森林風雨情。

  此刻窗外正雨雪交加,在酷寒中特別讓人想起幼時除夕夜裏一家圍爐,那溫馨滿滿的團圓氣氛,大家在高速公路上忍受堵車的煎熬,爲的就是回家吃一頓團團飯。

  魚的味道總是讓旅居在外的遊子漫起鄉愁——
  
  心心念念。

  往年阿媽準備年夜飯時,按照習俗總是以精湛的厨藝為全家烹煮一條魚,無論紅燒還是清蒸,所謂年年有餘,魚是年夜飯中年年被品嘗的一道菜,魚則是團圓夜裏人人所寄托的圖騰。

  爲何要年年有餘?

  對人對事要有餘情、有餘念、有餘留。

  同時也要如魚一般要放心、放下、放走。

  昨日午後在黑森林雪野裏散步時,聽房東太太提及她母親臨終時,曾經對她說,人在面臨死亡時才恍然驚覺,一生為子女憂心操煩,皆轉眼成空。

  宛若摩西臨終時所言︰「我們一生的年日是七十歲,若是強壯可到八十歲;但其中所矜誇的不過是勞苦愁煩,轉眼成空,我們便如飛而去⋯⋯」

  生命走到盡頭,死後便是我們人無能爲力之處了,已是無從牽掛,也不需要再牽掛了。魚象徵著,我們對人對事要有餘情、有餘念、有餘留;同時也要對我們所掛礙的人事物放心、放下、放走。

  在一年結束時,我們回首清算一年的盈虧,在期盼「年年有餘」的同時,同時也不要忘了,該把過去一年的不足與遺憾放走,讓魚隨著水流一同帶走。

  黑森林裏不少人家掘地作池、引泉匯水成魚塭,魚池裏養殖著出於冷冽雪山、飲清澈冰泉、在山澗中逆水泅泳的鱒魚,以純淨山泉養育出來的魚,肉質細軟,味道甘美,無污染無公害。並以森林出產的松木加以燻製,帶著濃郁松煙味道的燻魚,是此地的特產。

  對面的鄰家便是一戶養殖鱒魚的人家,是房東的堂兄,當年因爲戰爭的緣故,原本被認爲陣亡在戰場上的長子卻意外生還歸來,因而與留在家中維持家業的次子割地分產,導致貓頭鷹河谷被分割為兩戶人家。

  一戶養蜂,一戶養魚。

  這裏的孩子們到溪水裏戲水時,總是會捉到幾條大魚,不是漏網之魚,據説這是蓄意放走的魚,養魚人家在聚水篩魚時,總是會刻意放走幾條魚來平衡自然生態。

  溪裏棲息著許多灰羽鷺鷥,這些魚便是留給牠們的食物。

  自然無私有情,人類有私無情,年年有餘是要人在富足之餘,別忘了對萬物要有餘情,對人對事要有餘情、有餘念、有餘留。

  同時也要如魚一般放心、放下、放走。

  將心放下,放走的魚,放下的心,放走的憤懣,放下的重擔。

  將好生之德的慈心放入魚中。

  孩子從河裏捉上來的魚,去鰓之後,裹上以色列死海鹽粒,死海的鹽粒粗大富有礦物質,這裏的人通常拿來泡澡。摸上一層厚厚的鹽粒之後,置入烤箱内焗烤,待烤透發出魚香時,便取出去掉鹽塊,讓鹽味微微滲入魚肉魚汁中,為純淨甘美的山泉提味,即可上桌。

  雪山冰魚不但是肉鮮味美,是流放掉的魚,是留有餘情的魚,吃的是安了「心」的魚。

  魚是餘留,也是留情。

沒有留言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