摩西說:『我們一生的年日是七十歲,若是強壯可到八十歲,但其中所矜誇的不過是勞苦愁煩,轉眼成空,我們便如飛而去。』(詩篇 90:10 )我的年歲已經慘然抵達了人生的一半,前半生如飛而逝,後半生也必將轉眼成空。
人到中年,大多數人在這時候早就已經安定在世界的某個角落裡,早就根深於土,不再移動遷徙。工作穩定、社交圈固定、房子買定、孩子搞定、孩子離巢、進入空巢期。
而我卻人到中年生了個娃,原本以為孩子生下之後,家就安定了,就可以擺脫頻繁遷徙的生活。但卻在孩子哇哇墜地之後,旋即遊牧遷徙到美國,過了幾年,好不容易熬到孩子大了,盼著孩子即將入學了,終於就可以「交接」了,去享受得來不易、悠閒自在的美南生活,夫卻一聲勒令,一家便離開了美國。
一家三口悽悽惶惶地來到人潮洶湧的雪梨,在燈火闌珊處,每每為我那寧靜而甜美的美南生活而哀悼。人生勞苦愁煩,真的像摩西所言,如夢一場,轉眼成空。人生到中年,又來到了另一個陌生的國度,開始另一個人生。
我的人生總是在開始,何處是結束?
這如旅的人生,何處是我的應許之地?
想到這裡,心中便不踏實,於是,我決定以寫作來充實自己,來填充生活縫隙中的那一點空缺與空虛,以償多年來的夙願。
每日在晨曦中,帶著孩子去上學之後,我便背台電腦去那台灣文壇中廣為流傳的星巴克,帶著一點迷信的心態︰啜上一口星巴克的咖啡,靈感就會源源不絕而來。就這樣,我把我的如旅人生,一點一滴地在鍵盤上敲了出來。
雖然雪梨的星巴克很平民也很速食,不如台灣的星巴克瀰漫著布爾喬亞優雅和悠閒。但光沾上這一點名氣,足以讓我暫時脫離全職媽媽的角色,神遊於遙遠的記憶之中。
於是,後現代的歌劇院變成了洛可可式的 Sans Souci,Paramatta 北岸變成了巴黎塞納河左岸,歌劇院對岸的原始叢林變成了赫曼赫塞的故鄉黑森林……
雪梨的豔陽還有個好處,沒有歐洲那種令人沮喪到極點的陰霾,明亮耀眼得讓人保持渡假好心情。咖啡因的威力還能讓平庸瑣屑的人生,高潮迭起,充滿了戲劇性。就這樣,我一文接著一文,寫下我的苦旅人生。
人生如旅,正如亞伯拉罕八十歲時遠離故鄉,遷移到迦南應許之地。遊牧流浪到了一百歲,莎拉才生下應許之子。然而,我早已得應許之子,卻未到達我的應許之地。
明日,我們將要離開雪梨,離開歌劇院,離開邦代海灘,離開不知為何相聚的人潮、不知為何離散的因緣,回歸赫曼赫塞的故鄉 *、愛因斯坦出生地 *、與夫最初相遇之地 。
那裡,是不是我的應許之地?
* 赫曼赫塞的故鄉位於黑森林 Calw。
* 愛因斯坦的出生地位於多瑙河畔的 Ulm。
* 本文寫於2018年,離澳之時,時值復活節。
* 本文曾經選入【2021年第14週文學牆】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